拒绝标准化艺术展览海报!这间韩国美术馆用设计打破“高冷”艺术

艺集网

发布时间:2023-08-10

640.gif

你会因为一张海报设计去看一场艺术展览吗?哪怕展览内容超出了你的认知范围?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MMCA)就是这样一个以设计为窗口,用轻松的视觉语言与观众对话的美术馆。MMCA通常会邀请不同平面设计师来创作为各个展览创作不同的视觉形象,“任由”设计师们发挥个性。这种多元的表达旨在为观众提供一个友好入口,降低享受艺术文化的门槛,并告诉大众:走近艺术,并不是件困难的事。


MMCA:为所有人而设的艺术博物馆

艺术机构视觉形象丰富的可变性不仅来自于艺术机构艺术内容的差异性、不同的品牌推广策略,还与博物馆与设计方的合作模式、设计方的选择密切相关。成立于1969年的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是韩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空间。成立至今,已有果川、德寿宫、首尔和清州四个分馆。

640.png

640 (1).jpg

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MMCA)


如果说艺术机构的视觉形象包括博物馆本身的视觉形象与展览的视觉形象,那么MMCA则更侧重于通过后者赋予其视觉的多样性。对于MMCA而言,视觉形象最重要的是传达每个展览和项目的独特印象,使内容能够有效地传递(推广)给参观者。从MMCA的展览海报可以看出,它突出的不是它本身的品牌,更多的是展现合作设计师的创意与个性,从而让文化内容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640 (2).jpg

在《艺术机构的视觉形象》的采访中,MMCA提到:“作为一个国家机构,我们致力于用友好的方式让艺术接近每个人,而非让他们认为艺术是件困难的事。我们希望博物馆和展览的视觉形象能帮助我们成为‘为所有人而设的艺术博物馆’”


MMCA的展览海报设计:机构权威与设计师个性的结合


MMCA官网上有一套对外的简化版“识别手册”,分别从网格系统、字体、LOGO和颜色四个方面进行了设计与延展说明。而为MMCA做展览视觉形象需处在一个视觉系统框架之下。

640 (1).png

MMCA各个分馆都有不同的品牌色


例如在MMCA的博物馆视觉形象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符合现代美学的图形系统;或是建立一个双语同步编辑系统(韩文转英文),再使用博物馆的代表性字体。视觉系统的设计要能积极反映出每个展览的个性,展览的个性则来自于博物馆规划、艺术家的作品及其本人的特点。参与海报设计的不乏Jin & Park、Sulki & Min、Ant Graphics等著名韩国设计师和团体。


当然,为了平衡国家机构的权威立场与个性的视觉,不少海报也趋于简洁、保守的设计。以下55张来自MMCA的展览海报,或许能给设计师们一些设计思路上的启发。


640 (3).jpg

MMCA展览海报 (2017)

640 (2).png

大家的美术馆,狗狗的美术馆 (2020)

640 (3).png

2022高阳驻地开放工作室 18种不同颜色 (2022)

640 (4).png

MMCA Film & Video (2020)

640 (4).jpg

2019亚洲影视艺术论坛 (2019)

640 (5).jpg

MMCA国际美术藏品企划 <走向美术,走向世界> (2022)

640 (6).jpg

MMCA Film & Video (2023)

640 (7).jpg

PROJECT #HASHTAG(2022)

640 (1).gif

MMCA Residency Goyang Open Studio 17: Out of the Blue (2021)

640 (8).jpg

运动的运动:未知的世界 (2021)

640 (9).jpg

Krzysztof Wodiczko: Instruments, Monuments, Projections (2017)

640 (5).png

2018 跨学科艺术 亚洲聚焦 (2018)

640 (10).jpg

话题标签展览项目2021 (2021)

640 (11).jpg

韩国现、当代书法 (2020)

640 (12).jpg

没有影院的电影,没有电影的影院 (2021)

640 (6).png

制造运动的运动 (2021)

640 (13).jpg

MMCA 高阳驻地开放工作室 15 (2019)

640 (7).png

2021首尔国际实验电影节:X-Live (2021)

640 (14).jpg

The Big Sleep: Cinema and Modernism (2019)

640 (8).png

林玉相:这里,站立起来的土地 (2022)

640 (15).jpg

回到未来:韩国现代美术的同时代性探险记 (2023)

640 (16).jpg

韩国实验性美术 1960-70年代 (2023)

640 (17).jpg

展览的展览 (2023)

640 (9).png

东京画廊与单色画 (2023)

640 (10).png

艺术家的地球研究所 (2023)

640 (18).jpg

年轻的探索2023:为美术馆的注解 (2023)

640 (19).jpg

彼得·魏贝尔:作为认知行为的艺术 (2023)

640 (11).png

国立现代美术馆多元艺术:美术馆-碳-项目 (2022)

640 (20).jpg

Poster for respectively, Peter Weibel. Art as an Act of Cognition, MMCA Seoul, 2023,Gunjung Lee

640 (21).jpg

Poster for Chung Sang Hwa, MMCA Seoul, 2021.,Gunjung Lee

640 (22).jpg

Nevertheless History Continues (2019)

640 (23).jpg

2022 MMCA亚洲项目首尔&卡塞尔<Terracotta Friendship 关于友情> (2022)

640 (24).jpg

Hito Steyerl-数据海洋 (2022)

640 (25).jpg

Poster for respectively, Peter Weibel. Art as an Act of Cognition, MMCA Seoul, 2023,Gunjung Lee

640 (26).jpg

生态艺术:大地的时间 (2021)

640 (12).png

多多益善:愉快的合奏 (2022)

640 (27).jpg

mmca_seoul_2017_jonas_mekas_poster

640 (28).jpg

EAT(艺术与技术实验):开放式  (2018)

640 (29).jpg

白南淮效应 (2022)

640 (30).jpg

第二届亚洲影视艺术论坛 (2017)

640 (31).jpg

项目标签 2022 (2022)

640 (32).jpg

文信:向着宇宙 (2022)

640 (33).jpg

用电影,书写电影 (2022)

640 (13).png

年度作家奖的10年记录 (2022)

640 (14).png

林玉相:这里,站立起来的土地 (2022)

640 (15).png

记录与虚构-Hito Steyerl-数据海洋 (2022)

640 (34).jpg

MMCA果川Project 2022:屋顶花园_时间的花园 (2022)



675
收藏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