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仅存了28年的朝代,却创造出中国佛造像史上的经典样式(图)

艺集网

发布时间:2020-06-06

王元景造弥勒像局部

公元494年前后邺城地区佛造像呈现出多种类型与特点。北魏“谭副造释迦牟尼像”表现了早期北方佛造像的雄健之风。北魏永平三年(510年)“张雄造观世音像”、北魏“立佛三尊像”呈现了北魏时期“秀骨清像”与“褒衣博带”的时代风格,展示出佛像中国化的鲜明特色;东魏作为从北魏到北齐的过渡时期,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造像风格和造像内容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东魏武定四年(546年)“王元景造弥勒像”中佛像面庞已渐趋圆润,造像背面出现了“白马吻别”的场景。思惟菩萨作为主尊开始出现,增添了新内容。东魏“思惟菩萨像”半跏趺坐于圆形台座上,背屏上雕刻飞天与倒龙,两侧树干上有盘龙缠绕,成为“龙树背屏”的早期样式。

坐佛五尊像邺城考古队供图)

北齐佛造像的独特样式——“龙树背屏”,仅存28年

“龙树背屏”主要展示北齐时期造像,造像背屏由两株相交的菩提树构成,是邺城佛造像独特的题材,在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史上独树一帜。龙树背屏的形式主要出现在邺城及周边地区,有的半圆形背屏上简略勾勒出树叶形状,有的则采用镂空雕刻而成,两株交互缠绕的菩提树树冠层叠镂空,上面还装饰有龙、塔、飞天、璎珞等。这些造像主要制作于北齐时期,雕刻技法纯熟,高超的技艺令人惊叹。此类造像有“坐佛五尊像”“坐佛七尊像”“弥勒五尊像” “双思惟菩萨像”“思惟五尊像” 等,工艺精湛,类型多样,不少还有保存良好的彩绘和贴金。

弥勒七尊像邺城考古队供图)

弥勒七尊像背面邺城考古队供图)

据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利群博士介绍,“龙树背屏”造像是北齐佛造像的典型样式,该样式的佛像在北齐灭亡后便彻底消失,仅出现了28年,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看点。

坐佛七尊像邺城考古队供图)

思惟五尊像邺城考古队供图)

本次展览以邺城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出土佛像精品为主体,探讨了邺城佛造像艺术在北朝时期发生的演变历程。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共同主办,河北省临漳县人民政府协办,是继“江口沉银”“礼出东方”“汉世雄风”等展览之后 ,国博再次携手地方文博单位共同举办的考古发掘展览。

佛坐像邺城考古队供图)

弥勒菩萨头像邺城考古队供图)

弥勒五尊像邺城考古队供图)

坐佛五尊像邺城考古队供图)

坐佛五尊像背面邺城考古队供图)

谭副造释迦牟尼像背面(邺城考古队供图)

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0月6日。展览票价为30元。

41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