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主义平面风格

艺集网

发布时间:2022-01-17

如何让平面作品“国际化”?“现代主义”这个名词在我们这代人听来不算熟悉,对于设计的描述我们更多接触的形容词其实是“国际化”。

 大致在2013年前后开始,甲方对设计最常提出的诉求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简称“高大上”,其实就是“国际化”的意思。这样简单粗暴,说了似乎没说的设计需求不知道属于何处由何人带起来的“节奏”,这几个形容词其实宽容一点看,就是在表述“现代主义”的形式,特征主要是简约、功能跟理性。

对比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其实更加“公式化”、“标准化”与“秩序化”,可以理解为现代主义的一种升级版本,这种风格更讲究设计的科学性,因为平面设计不管如何发展,其核心价值都是信息的有效传达。

因此国际主义的平面设计技法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关键词,就是“网格系统”。最近某位设计课程大V推出了一个热销课程就是关于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应用,这样设计的出来的作品其实都具有“国际主义”特色,实用大气。

国际主义在1950年代末诞生后基本横扫千军,一统天下,这个风格直到如今仍然是商业应用设计中的主流风格。


 那么平面设计中的国际主义是如何诞生,为什么那么强势,有什么著名人物,如何掌握这样的风格让平面作品更加国际化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为何需要国际主义?

  当时二战之后最大的经济体是美国,所以如何确定这种国际化平面设计风格也是以美国为首力,毕竟他们的跨国公司也是最多的。这些跨国公司对平面设计的核心诉求是希望简单明确,传达功能好,放眼望去,很快有一种完全符合要求、来自西欧的平面风格被相中,就是当时已经发展了若干年的“瑞士平面设计风格”(Swiss Design)。



关于这种风格怎么传播到美国,我们在《世界现代设计史》这个系列中有所讲述,这里不再重复,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美国在二战之后就像一个“风格放大器”,很多设计或者艺术风格容易经美国之后在世界流行。“瑞士平面设计风格”被美国通过产品包装、说明书、企业品牌形象、宣传海报等方式再经贸易渠道、媒介、出版物传播到全球发达国家。一出现就广受欢迎,因为明显解决了大家的痛点,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再次印证“一个风格的成功,是因为社会需要它成功”。


国际主义平面风格的源头     

这种风格的探索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1918年前后,对应人物是瑞士设计师恩斯特·凯勒(Ernst Keller)。这一年开始他担任瑞士苏黎世应用艺术学校的广告设计专业教授,过程中有意识发展出一种重视“设计功能与形式如何更好协调”的设计方法,除了应用到教学,还应用到一部分商业应用项目,比如标志设计、字体设计及书籍设计。

恩斯特一直基于这样的观念进行设计,1931年时候他曾为包豪斯设计建筑展览海报,形式感很现代,信息布局规范,严谨,整体简洁,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产生高度协调。而当他需要设计以中世纪艺术为主题的展览海报时,采用衬线字体与古典元素却同样做出非常简练利索的平面效果,完全符合内容决定形式这样的设计原则,输出的作品让人感觉与主题非常和谐。

86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