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梦华录》才知道,宋代人喝茶也拉花!

艺集网

发布时间:2022-06-15

要说最近最火的电视剧,那一定非《梦华录》莫属。这部古装剧上线不到一周,在豆瓣已斩获 8.8 的高分。

在目前放出的几集内容中,除了让人磕上头的“顾盼”双商在线的爱情,这部作品在茶文化的传承上也是不遗余力。

1.jpg

笔记体小说《东京梦华录》中这样写宋人对茶的痴迷:“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从工艺(茶拉花)、社交(斗茶令)再到器具(建盏),北宋人将茶文化细化成了一种来源于日常但又超脱出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

uploads/0615/1655276722132542942.png

在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宋朝街市已经遍地都是茶馆

今天,在磕顾盼 cp 之余,也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大宋,看看茶文化的奥妙吧!

01茶面的人生百戏

宋朝人不仅喜欢喝茶,更把喝茶看成一种游戏,在制作工艺上精益求精,创作出了一种名为“分茶”的技法。

所谓分茶(也叫茶百戏),就是当茶末上浮时,用汤花绘制各种善于变化的书画,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咖啡拉花”。

uploads/0615/165527678085763014.png

宋代画家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一般被视为中国茶画史上最早反映民间斗茶的作品。茗园即卖茶的集市。画面左侧,五个男子围成一圈,有的提着汤瓶,有的正在注水,有的正在享用茶汤......

uploads/0615/1655276793124191475.png

 《茗园赌市图》

到了清朝,茶百戏几近失传。2010 年,茶百戏被正式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说《梦华录》的导演杨阳在拍摄期间还专门请到“非遗茶百戏代表性传承人”给全剧组讲课,希望能借剧中“赵盼儿”一角,展示中国传统非遗“茶百戏”的韵味。

6.jpg

02奇茶妙墨俱香的斗茶令

除了“分茶”,宋人在饮茶时还喜欢玩“斗茶令”。

这种艺术游戏起源于唐,当时书法家颜真卿和几位友人一起饮茶,一人一句,创作了著名的五言联句茶诗《月夜啜茶》。

到了宋朝,斗茶令更加常见,宋朝大名鼎鼎的艺术皇帝宋徽宗就画过一幅《文会图》,来表现文人雅士聚在一起品茗交流斗茶令的场景。

uploads/0615/1655276809125970316.png

《文会图》

整幅画细腻干净,用色典雅,有着浓浓的书卷气。

画面中一群文人雅士正在举行一次茶宴,地点是一所庭院,庭中茂林修竹,树影婆娑,树下黑色的案台上,八九个文人墨客围坐在一起,意态闲雅。

二三人聚集一起,煮水烹茶,对斗品论长短,决出品饮,这就是斗茶令最初的形式。

uploads/0615/1655276815169725314.png

宋徽宗的《文会图》局部图,前景里面仆从们在分茶

才女李清照更是把斗茶令发展成了一项家中乐事。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被罢官回乡之后,回到故乡青州生活,酷爱文艺的两个人平时每得到一本好书,一幅好画或者一件好的文物,就共同校勘,重新整理。

uploads/0615/165527682095881538.png

李清照像,清代崔错绘

为了在清苦的生活中增加乐趣,她改编了斗茶令,并把它记载在了作品《金石录后序》中。

“余性隅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颠覆杯中,反不得饮而起。”

这个有趣的故事,几百年后,被清朝词人纳兰性德写了下来,便是那首著名的《浣溪沙》——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03陶瓷艺术的辉煌时刻

宋朝人爱茶,自然对于茶具也非常讲究。

在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具图谱《茶具图赞》中,作者记载了十二种宋代的茶具,并且玩味地以官吏名取代它们本名,借此隐喻茶具的功用。

uploads/0615/1655276830161473973.png

 在这十二种茶具中,茶盏(陶宝文)更为常见

宋朝茶盏中最有名的当属建盏。

建盏名贵首先是因为其繁琐细致的烧制流程和极低的成品率。它要经过拉坯、素烧、上釉等 13 道工序。

不仅这 13 道工序一步不能错,而且整个烧制过程还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如果温度火候把控不好,稍有不慎,就可能烧出一窑瑕疵品。

uploads/0615/165527684155878638.png

 杯体内部闪现放射状细芒的又名兔毫盏

此外,建盏也以器物的形式沉淀下了宋朝的饮茶文化。

饮茶一事兴于唐,盛于宋。如果仔细对比,你会发现宋朝的茶盏上宽下窄,而唐朝的茶盏更像是今天的一只碗。

uploads/0615/165527684818447996.png

 北宋 建窑黑釉兔毫碗(藏于观复博物馆)

uploads/0615/165527685529569437.png

唐 越窑 青瓷壁型足茶碗及底部

宋朝盏托形制的改变是顺应了饮茶方式的转变。

唐朝流行煎茶。敞口,玉壁足的浅碗是唐代中晚期流行的茶碗形制。喝茶更多是为了品尝茶的味道。

而北宋流行点茶,高潮在于点。茶、水、器具都围绕着点的结果服务,最享受的正是汤花浮现的绝美一刻。因此器具必须是深口,且茶盏上宽下窄。

uploads/0615/16552768716831851.png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宫乐图》里饮茶的唐朝贵妇们用的正是敞口的浅碗

uploads/0615/16552768789569394.png

北宋定窑的牙白划花回纹茶托

茶百戏的诗情与画意、斗茶令的风雅与情趣、还有建盏的素雅与匠心,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展现着宋朝时期的斗茶文化。这些文化艺术活动,对于今人来说似乎已经非常陌生,只有那些怀旧的人才能在故纸堆中寻找到一点古意盎然的乐趣。

但《梦华录》的大热则让我们看到这项业已失传的清雅的东方文化艺术。遥想北宋的茶中天地,古代的文艺生活清雅别致有趣。

如果有机会穿越,你会想去宋朝领略“茶文化”吗?

21.jpg

0
收藏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