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的《蒙娜丽莎》,是如何成为艺术界顶流的?

艺集网

发布时间:2022-06-22

在这个网红泛滥的年代,蹭热点行为早就屡见不鲜。要说文化上有什么世界通行的热点,那就不得不提到那幅“最著名的微笑”——《蒙娜丽莎》。纵使达芬奇已经过世六个世纪,他的画作依然活跃在现代思潮中。

然而,就在 5 月 29 日,在法国卢浮宫展出的《蒙娜丽莎》意外“遇刺”。

一名假扮成老妇的男子突然从轮椅上坐起,冲到画前猛砸防弹玻璃,之后又把一块奶油蛋糕扑到画作上,反复涂抹。在保安赶来控制他前,男子在当场洒下玫瑰花瓣,像是举行典礼般“布置”着现场。

1.jpg

现场视频截图

男子一边被保安带走,一边还对着人群和镜头喊道:“想想地球吧,让艺术家都考虑考虑地球,所有的艺术家都要为地球考虑,这就是我这样做的原因”。

2.jpg

3.jpg

事发后,工作人员处理现场

所幸的是,蒙娜丽莎有坚固的防弹玻璃保护,些许蛋糕奶油无法造成伤害。安保人员快速清洁完画框后,蒙娜丽莎依旧微笑如初。

毕竟,这已经不是蒙娜丽莎第一次“遇刺”了。

一、多次遇害命途多舛


《蒙娜丽莎》被绘制已有数百年,这也使得它越发变成人类关注的焦点。

然而,这幅作品在现代真正出名的契机,是 1911 年发生的盗窃案。

一名意大利男子将墙上的油画偷取走,蒙在罩衫中带出了展馆。事发隔天才被前来临摹的画家 Louis Béroud 发现,一时间媒体争相报道,事件迅速升温。

4.jpg

偷盗者佩鲁贾Vincenzo Peruggia,及事件经过

随后两年时间,蒙娜丽莎都没有被找到,离奇的失踪案件和高昂的赏金轰动了整个欧洲。 

这是欧洲最臭名昭著的盗窃案,经过这次事件之后,蒙娜丽莎热度飙升,一举成为欧洲国宝,世界艺术的顶级珍品。

5.jpg

1913年找到被盗的原画

在这之后,遇刺事件也常有发生:1956 年,《蒙娜丽莎》被一位男性游客用硫酸破坏,画作的下半部分遭到损坏;同年 12 月 30 日,有破坏者向《蒙娜丽莎》扔石头,使其左边手肘的一块颜料遭到了破坏,但这种破坏很快便能恢复。

自从那一年起,防弹玻璃就被安置在蒙娜丽莎的外围,不间断保护着她。

6.jpg

The Mona Lisa in Washington,1963

1974 年,当这幅画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时,一名女性因对博物馆的残疾人政策不满,为了泄愤,她用红色油漆喷涂了这幅画。

2009 年,一名俄罗斯妇女因未获得法国国籍而感到不满,把她在卢浮宫购买的茶杯扔向了《蒙娜丽莎》。幸运的是,红色油漆和茶杯都没有损坏到此画作,因为当时画作有防弹玻璃保护着。

7.jpg

The Mona Lisa in Tokyo,1974

二、《蒙娜丽莎》的登顶之路

在艺术史上,很多艺术家都对《蒙娜丽莎》进行过二次创作,这也是促使蒙娜丽莎成为世界最知名面孔的一大原由。

最早的作品,当属杜尚在 1919 年创作的“带胡须的蒙娜丽莎”。

当时正值盗窃案发生后不久,蒙娜丽莎处于名声大噪的起步时期。杜尚把这著名的肖像当成现成品直接挪用,再添加上男性特征的小胡须,用滑稽和调侃挑战着当时的艺术界。

8.jpg

 L.H.O.O.Q. Mona Lisa, 1919

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在 1963 年创作的蒙娜丽莎丝网版画,已经充分证明了这副面带微笑的肖像在现代文化中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

与它同样被印刷的还有玛丽莲·梦露等大众名人的大头贴。

14.png

左:Mona Lisa,by Andy Warhol,1963

右:Colored Mona Lisa,by Andy Worhol,1963

还有萨尔瓦多·达利,他与摄影师 Philipe Halsman 合作拍摄了这张照片,同年发表在他的影集《Moustache》上,该书收录了三十多张达利和他著名小胡子的照片。

11.png

Dali as a Mona Lisa, 1954

毫无疑问,此时的蒙娜丽莎像已然成为符号化的面孔,代表着传统悠久的艺术,和人类文明的结晶。

回到这次意外事件,纵使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使得地球岌岌可危,但也大可不必用这种方式来发声。

据估计,当今蒙娜丽莎的价值能够达到 10 亿美元。虽然她几乎不可能再进入市场交易,但与蒙娜丽莎相关的、受其影响的艺术品还在源源不断被制造着,她也将是人类文明永远的骄傲。

0
收藏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