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学窗口下的情感共鸣

艺集网

发布时间:2023-05-12

最近网上好评如潮的悬疑网剧《漫长的季节》依旧热度不减,从创作到收视大获成功。

1.jpg

毫无疑问这是时代文学策划的一个新视野:创作上不依赖单一题材,故事情节上为所有角色的人生建构了一种“无时间性的时间”,并且努力避免情感泛滥的时刻。

《漫长的季节》原名“凛冬之刃”,明明是一部悬而不疑的剧作,那么它为什么能够平平无奇地被叫好呢?到底是什么样的时代文学窗口能让我们在观感上达到一致的共鸣?

2.jpg

这里综合了专业剧评和文学创作分析,简单给大家分享一下:

一个迷失的父亲,一对死亡的恋人、三个重逢的老友,因一个未解的谜题被困在三个不同的时代里,只为追寻一个跨越了过去、现在、未来的真相,当谜底揭开时,时空融为一体,在漫长的季节里只剩命运的挽歌。

它是一颗关于时代回忆与情感共鸣的胶囊:命运是个圆,在无感的时空里转了个圈,有人却用最深沉的意义去祭奠。

5.jpg

为什么被叫好?

首先,在视听语言层面,《漫长的季节》超越了市面上绝大多数的作品,它是那一类具有创造力和艺术性的手艺活,从色彩、摄影、构图、剪辑到配乐,它呈现出的都是电影的质感。

9.jpg

其次是内容决定了形式。由时代创伤造成的记忆编码错乱,会引发记忆的闪回,甚至是不断重复的梦魇,使得本剧中的创伤叙事往往携带着一种使它抵抗叙事结构和线性时间的精确力量。也就是说,本剧不是对现实的机械反映,更不是所谓“时代的琥珀”,而是对生活的深入探索和严肃反思。

7.jpg

什么样的时代文学窗口让我们在观感上达到一致的共鸣?

如果说一切以感官刺激为最终目的的文艺作品弥漫着纤弱的虚无、可笑的自恋,造作的修辞,那么《漫长的季节》里那些似乎已经随风而去的岁月,突然间让我们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分量。这也是为什么前者只能引发短时间、小圈子里的狂欢,而异军突起的后者却能穿透社会各个阶层、角落,形成不可抵挡的观影热潮。

《漫长的季节》不仅用充满创造性的形式将生活凝聚为艺术,而且从本土历史经验出发,让我们真正开始思考尊严、命运与生活的关系。

1120fee00408419fe7a368f7919d4ee.png

所以,我们也大可不必过度去讨论或争辩《漫长的季节》的战绩,而应该通过这个时代文学窗口去看到它想传递的意义:让感官刺激带来的爽快沉进精神世界的荒芜。

岁与风驰,梦与日趋,我们的生命只有活着而又不是纯粹地活着才会有印记,愿我们都能活成时代的窗口。

0
收藏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