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官方提出去掉大熊猫标志性LOGO,只保留英文名,以此宣传全球性活动「World Without Nature」。
先来简单介绍下,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or World Wildlife Fund),是全球最大的环保组织之一。
1961年,一只大熊猫从北京动物园转到伦敦动物园,它叫熙熙(Chi Chi),毛茸茸、黑白相间的外表引起了众人关注,也吸引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注意,广告公司奥美(Ogilvy & Mather)在1966年设计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官方海报。
海报下方用双手托住熊猫,展现了大自然中熊猫生存的环境,体现出人类与动物和谐共生的愿景以及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及生物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很快,这只熊猫迅速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象征,也是环保运动的标志。
期间,熊猫标志也一直在演变,从图形转换到图形+文字,还加上©和®标志,表明组织的官方权威性和专业性。
而在每年3月3日世界野生动物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则会把熊猫标志LOGO去掉,激发和提高人们保护自然动物和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而且,其他品牌也可以参与这个活动,将LOGO的图形元素去掉,只保留字体或框架等。
徽标是品牌标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大自然对我们星球的重要性一样,因此当标志LOGO特征消失时,肯定会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次活动旨在唤醒大家对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