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弃落笔规整的肌肉技法,选择用鼠标绘画;在社交媒体上“疯狂示爱”椰树设计;称中国的街头景象才是灵感来源;从墨守成规的设计世家走到“以丑为美”的先锋,新丑风代表——日本设计师高田唯是如何渐渐疯掉的。
本期我们探究一下他的“发疯过程”,总结了几点成功使用“新丑风”的注意点。
“椰树牌椰汁是真正的集百家之大成者,它有着香港的霓虹灯广告格调,同时兼具澳门赌场广告之精髓,更有宾馆门缝小卡片之风骨,是极富社会特色的包装设计。”
用word排版出来的视觉,就这么简单粗暴。尽管从设计美学的角度来说毫无优点,但是这么多年它却一直坚守在大大小小的商超,脱颖于常规设计,反复被观者注意并形成肌肉印象。
这也是高田唯所说的:“在规整的设计环境下,受众在美的舒适感中必然会丢失一部分视觉刺激。”而先抓住眼球,再考察设计细节,便是新丑风给观者的感受。
主要特点是:夸张放大的等线字体、未修饰的无衬线字体、反美学常规与秩序美原则的排版、强烈的色彩搭配、奇形怪状的图形、零字间距页边距……
但新丑新丑,不是光丑就可以的,它需要设计师对画面有更强大的把控力。相比在整洁的设计中构建和谐,在杂乱、新奇和怪诞的画面中建立秩序感和和谐性反而更难。
⚫ 高纯度、高明度的丑色彩——个性表达
新丑风的“新”即表现个性,追求新、变、异,打破一成不变的精致设计给人带来的审美疲劳。这点尤其体现在高田唯对色彩的运用上。
他常利用多种高纯度、高明度的色彩,甚至会混用十多种刺眼的颜色,虽然犯了色彩搭配的大忌,但是整体却体现一种奇妙而稳定的秩序感。因为他擅长处理色彩属性与表现重量之间的细微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他给东京造形大学雕刻专业设计的海报来感受。在中心黄金比例的玫红色和翠绿色色块组合,非常扎眼且艳俗。所以他利用高饱和度的黑色字体,像“视觉秤砣”一样压在上面。
四周用砖红色铺满,使画面中心更突出。而中心背景则用高级一点的灰色中和掉高饱和色彩带来的劣质感。不仅使画面更新鲜有趣、充满个性,而且视觉层次感更强。
⚫ 毫无章法的丑排版——解决问题
高田唯的排版几乎无规律可循,他反而认为,过度追求学院派推崇的排版技巧,会让观者迷失其中,找不到视觉重点,也就失去了视觉传达的意义。
所以他选择用随意、自由的方式摆放自己的设计元素。比如在他的作品《Why not live for art ll》海报中,看似毫无章法的色彩,大量文字铺满整个画面,大字号疑问句内容表达主题:关于艺术的思考与质疑。让人乍一看,拥挤且杂乱。但实际上是设计师故意为之。
心理学有种说法叫:感官适应。当人与外界刺激不断接触时,就会产生感官适应,对刺激的反应度会下降。比如边听歌边看书,时间长了便会忽视自己在听什么。或者当一个人走进难闻的房间,一段时间后几乎不会注意到味道。
设计中也是如此,观者产生感官适应,便会将注意力放到文字上,感受设计师表达的内容和情绪。设计师因而解决了实际问题,达成设计目标。
⚫ 潦草却生动的丑图案——人性化
新丑风的图案非常潦草、简陋,而高田唯认为这是让设计更生动的手段。所以他尝试用鼠标绘制图案,不加任何技法和构图,追求设计中的生动感。
此外,他还从街头小广告、车站临时指示牌等常见物品中提取设计元素,通过审美偏差的设计方式对元素进行组合拼贴和3D立体化等各种处理……熟悉又怪异的设计元素,带给观者鲜明、活泼的视觉印象。
我们可以观察高田唯设计中的图案和元素。图案周围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有点线面的构成,和诸如微笑、活泼、快乐、个性等人性化的情绪表达。感性因素占据了视觉思维,观者忽略技法缺陷,只关注画面中传递的信息和流露的感情。
以高田唯为代表的新丑风并不是设计流派的自吹自擂,椰树设计长青,还有如金鸡奖《雄鸡凝视》等话题满满的设计,都告诉我们新丑风在探寻一条将设计变得更生动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