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建筑理念做设计有多爽?“加法”设计必须乱中有序!

艺集网

发布时间:2024-08-22

年初,创意网站It's Nice That发布了2024年的七大视觉趋势报告,趣味化设计、迷幻效果、衬线字体排版、逐渐增强的视觉噪音……不难看出这几年的视觉设计正朝着多元素、信息化、多样化表现方式发展。

uploads/0819/1724035970145883964.jpg

不过元素多样风格繁杂常会面临妨碍信息传递与观者体验等问题,设计师该如何在设计中平衡混乱与秩序呢?本期我们以信息设计的建筑师——杉浦康平的噪音艺术为案例,探究如何让设计乱中有序。

uploads/0819/1724036014178823110.jpg

很多设计师在给设计做“加法”的时候局限于对粗浅形式的模仿,常常让视觉呈现混乱的效果。

而杉浦康平的视觉艺术有着深邃的思考和惊艳的审美,换句话说元素之间是有联系的、深刻的,对离散信息制造的混沌美学,这便是他的“噪音艺术”。

uploads/0819/1724036033134665179.jpg

“混沌是人类生活关系中动态变化产生的表象,其内部是运动的、关联的、相互的。”

⚫ 多感官、 多视觉的形式观察事物

在杉浦康平眼里,要想构建这种“混沌”的美感首先需要深刻感受设计对象。他提倡用多感官、多视觉的形式来观察,了解背后的深刻联系,由此创作出驳杂、混沌、错位、重叠等神秘的视觉效果。

uploads/0819/1724036049146895786.jpg

在杂志《音乐艺术》的设计中,对音乐的节奏、强弱、音色、进行了一系列的视觉探索。用不同的矩形分别代表均分的12个半音,对应到音乐的强度、节奏、 持续等维度去观照。

杉浦以噪音图形的生成方式,改变图形组合,创造不同造型。这种设计既有现代设计的时尚与前卫,又贴切地反映出音乐艺术的核心元素和联系。

⚫ 让元素产生牵引和催化效应

杉浦康平的混沌理论强调把设计放在整体、连续的状态下观照,碎片化的元素不仅有具体涵义,还能在设计“群落”中产生牵引和催化的效应。

uploads/0819/172403606915223498.jpg

建筑出身的他习惯用对待立体空间的态度看待平面设计。通过设计传递出动态的、变化的视觉心理,为有限的二维平面创造了空间延展的可能性。

uploads/0819/1724036094204674162.jpg

比如在《全宇宙志》这本书的视觉设计中,他利用到了封面、书口和内页。

无光黑底的封面材质上,印压着金银的星际符号,宛如缥缈混沌的宇宙空间;从不同方向拉开书口,分别呈现出仙女座星云图和星座表;内页设计主体和装饰物和谐对话,展现出磅礴的宇宙万象。




这种混沌美学让作品具有了时间性、方向性和空间感,看似定格的画面有了运动状态。

uploads/0819/172403621678561426.jpg

混沌与抽象风格的作品,尤其需要一种平衡力来保持视觉的稳定。所以杉浦康平在编排上体现出惊人的理性思维,他通过精细的布局,让设计各元素形成高度的秩序感。

他最常用的就是网格系统。通过信息元素有序的归类、对齐、对比与构成,使物与物在版面上的平衡与冲突有其内在的骨架,多形态信息变得可阅读、可欣赏,避免了版面结构的松散混乱,实现信息形态整体与局部的系统关联。

《全宇宙志》内页中,三栏、四栏、六栏和复合式横向网格系统,兼顾了统一性的同时让页面设计富有变化。

另外创新排版形式也是构建画面稳定性的方式。在《游》杂志设计中,杉浦康平对信息分类处理,对形式打破再创造,横排版、竖排版、斜排版相结合,颠覆了观者获取信息的顺序,带来全新的理解和认知。

5
收藏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