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标志情报局报道了知名公司Adobe的新LOGO,由于资料有限,报道并不全面。本文将作为此前一文的补充,详细解读 Adobe 此次品牌形象重塑的背后逻辑。
在当今时代,品牌和设计几乎决定了一家大公司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地位。对 Adobe 来说,这种重要性更是被放大了数倍。毕竟,Adobe 是为全球设计师提供创意工具的软件巨头,自然需要在视觉语言上做到行业领先。
正因如此,此次品牌重塑可以说是一项不容出错的重要任务。为了确保焕新效果既专业又有影响力,Adobe 与知名设计公司 Mother Design 合作,为其打造了一套既现代又延续传统、充满自信的新品牌系统。
与其说是新LOGO,不如说是一次回归本源的升级。新LOGO在设计上向1982年 Marva Warnock 设计的原始版本致敬,在保留经典视觉印象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语言,给人一种「这本来就应该是它」的熟悉感。
过去,Adobe 的「A」图标和「Adobe」字标的风格非常割裂,看起来像是两个独立的元素。现在,设计团队将它们融合成一个整体,采用简洁的正负空间布局,让整个LOGO更统一、自信,也更适合在各种数字平台上使用。
除了LOGO,新品牌视觉中最直观的变化之一是配色策略的转变。Adobe 在此次重塑中放弃了复杂多样的色彩搭配,聚焦于三种颜色:黑色、白色,以及重新定义的「Adobe Red」。
这一更鲜明、更饱和的红色被用作品牌核心视觉,强化其在信息高度泛滥的数字环境中的识别度。此外,与许多依赖渐变和彩色的科技品牌相比,这种极简而集中的配色更具力量,也更利于视觉管理。
Adobe 在视觉语言中新增了一个极具辨识度的元素「Adobe Lens」。通俗来说,就是一个简单的红色边框。
这个方框看上去像一个「画框」,更准确地说,是一个象征「聚焦与创作」的镜头。代表 Adobe 是通往创意世界的窗口,更是用户观察、表达与转化创意的媒介。更妙的是,这一元素还被赋予了灵活的使用规则和状态分类,可在不同场景中灵活变化宽度或高度,使品牌在突出产品多样化的同时保持其视觉的延续性。
这次焕新远不止于表层视觉,而是贯穿 Adobe 全产品线的系统性升级。
所有产品的子品牌标识(lockups)现在都采用了新字体「Adobe Clean Display」,这款字体并非照搬现成方案,而是由 Adobe 自家的字体设计团队与知名字体厂牌 MCKL Type 深度合作开发的定制字体。它在原有「Adobe Clean」字体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更适合用作品牌显示文字。
无论是 Photoshop、Illustrator,还是 Adobe Express 等产品,它们的名称排列和视觉呈现方式,如今都遵循了一个统一的规则,即采用全新字体「Adobe Clean Display」。
此外,Mother Design 还与 Adobe 产品团队基于 Spectrum 框架,重新梳理了 UI 设计系统,统一了图标风格、容器组件与动效逻辑,使跨产品的视觉体验更加一致、顺畅。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此次品牌焕新带来了诸多变化,整体却呈现出一种高度的和谐感。新的视觉系统自然地融入了品牌的原有基因,仿佛这些改变本就理应如此。这正是 Mother Design 所追求的效果:品牌的进化,而非颠覆。他们通过「传承创新」而非「彻底重构」的方式重塑品牌形象,在保留原有认知度的基础上,成功提升了品牌的现代感与未来适应能力。